本报讯(记者丁炳昌、海口晚报记者杨明)一项最新考古发现及其研究,把海南岛人类活动的历史推到了一万年以前。
13枚人类牙齿的化石和大量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包括大型石质砍砸器、穿孔器、骨锥和骨铲等———的发掘,是这一考古结论最基本的依据。
这些珍贵的人牙化石和生产工具发现于三亚市东北约15公里的一座石灰岩孤峰南坡,当地人称之为落笔洞的一个洞穴里。1983年初夏,广东省博物馆专业人员首次在落笔洞内发现了含有蚌壳、螺壳及小哺乳动物化石的灰色胶结层堆积。1992年3月,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师李始文带领学员又在洞内发现了5枚人类牙齿及少量脊椎动物化石,从而揭开了这场考古活动的序幕。
由海南省博物馆、三亚市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三方业务人员组成的考古发掘队,于1992年和1993年冬,分两期进行了发掘,共清理遗存面积约70万平方米,发掘出人牙化石、石制品、骨角制品标本近千件,动物化石近7万件。
此后,经过历时4年多的整理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经鉴定,先后发掘的13枚人牙化石中,包括了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分别代表了老年、中年和青年各个阶段的不同个体。牙齿外观形态、构造、大小与现代人基本一致,属晚期智人阶段。
———动物化石中有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共有8目23科45种,其中华南虎、亚洲象等动物化石在海南岛尚属首次发现。
———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测定,出土人牙化石的落笔洞堆积物年代距今约有一万年,在文化发展时序上处于旧石器时代末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衔接阶段,是目前海南石器文化中最早的一处遗址。
专家们在总结该遗址基本文化面貌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勾画出了落笔洞人的生活图景。
三亚的山地被热带雨林覆盖,郁郁葱葱的树林中,活动着象等动物,落笔洞人则过着原始的穴居生活。从他们的生产工具看,狩猎在他们的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捕捞也比较兴旺,而那些用来采集果实的穿孔石器说明,大量的植物果实已成为他们的食物来源。此外,洞穴遗存堆积物中的灰烬、炭屑、烧骨和烧石,表明当时的落笔洞人已经广泛地使用了火。